做为鄄城人,你知道鄄城的来历吗?由甄到鄄是怎么演变的吗?

做为鄄城人,你知道鄄城的来历吗?由甄到鄄是怎么演变的吗?

鄄城街景

二、地名来历

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,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北12公里旧城镇。秦时改鄄邑为鄄城,西汉初置鄄城县,因境内鄄邑、鄄城而得名。

孙膑浮雕

三、地名由甄(zhēn)到鄄的演变过程

(一)由甄到鄄的演变过程

1、“甄”原读jiān,因避讳改读zhēn

“甄”字现在读作“真”,但古代读作“绢”和“坚”。

庄绰在《鸡肋编》大段引述了甄氏家谱,写道:

后见甄氏旧谱,乃彻之祖屯田外郎履所记云:以舜居陶甄之职,命为甄氏,皆通之后。而居中山者,于邯为近。按许慎《说文》,甄,陶也,从瓦,垔音,居延反。《吴书》孙坚入洛,屯军城南,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,令人入井,探得传国玺。坚以甄与己名相协,以为受命之符。则三国以前,未有音为之人切者矣。孙权即位,尊坚为武烈皇帝。江左诸儒为吴讳,故以陶甄之甄,因其音之相近者,转而音真。……其后秦为世祖苻坚、隋为高祖杨坚,皆同吴音,暂避其讳……

鄄城街景

庄绰这段不短的引述,其实是想运用甄彻祖父的家谱序和其曾祖墓志铭这样的本证来说明,作为姓氏的“甄”,本当读作“坚”,是因为三国、前秦以及隋代的避讳,才改读作“真”的。

宋代孙奕《示儿编》卷一八云:“甄有二训。音真者,陶甄也;音坚者,察也,免也。见于十七真、二仙韵中,粲然可考。”因此,“甄”字自古以来或许就有至少两种读音,不仅是出于魏晋以来的避讳。

《康熙字典》在“甄”字项下,就首列“坚”的读音。举的最早的例子是《楚辞·九思》:“鹿蹊兮,貒貉兮蟫蟫;鸇鷂兮軒軒,鶉䳺兮甄甄。”

其实。“甄”除了读作“真”、“坚”的发音之外,作为地名还读作“绢”。《康熙字典》“甄”的义项中就有这样的`解释:“(集韵)规掾切,音绢。同鄄。卫地。今齐隂鄄城或作甄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七年,诸侯会桓公于甄。杜预曰:甄,卫地。今东郡甄城也。又《田敬仲·完世家》昔日赵攻甄,子弗能救。(注)正义曰:甄,音绢。即濮州甄城县北。”

由以上史料可知, “鄄”原为“甄(juan),会意字,从西、土、瓦,居延切,读绢。本义为陶、制陶、制陶人, 制陶机械,制陶原料等等。而其地名一义,倒是后来“甄”字由于避讳等原因,读音延生为读“真”。这一音读的出现,“甄”、“鄄”两字便由同音、同义的异体字, 变成了形、音、义三个方面都毫不相关的两个字了。而现代汉语字典、词典也根据字音的演变, 移花接木,把原甄(juàn)字的本义、转义及引申义,除了地名之外,都列在了“甄(zhēn)字 之下。

(二)甄城改为鄄城的历史依据

关于甄城改鄄城,据出土文物以及正史史料考据秦始置甄城县,至少到晋朝仍作甄城而非鄄城,之后约在南朝时期与唐之间改甄城县为鄄城县。

西晋《辟雍碑》拓片

1、文物依据

从出土的西汉文物《张家山汉简》以及西晋的文物《辟雍碑》可见至少到晋朝时,依旧为甄城而非鄄城。

2、史料依据

南朝宋时史学家范晔在编写《后汉书》时仍写作甄城,唐时李贤作注称:甄城(县名,属济阴郡,今濮州县也。“甄”今作“鄄”,音绢。)可见南朝宋时依旧是甄城,到了唐朝改成了鄄城。

来源:历史看地理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汽车没电了怎么办自救启动
365官网多少

汽车没电了怎么办自救启动

07-04 👁️ 7584
发传单的10个技巧和话术
365平台怎么样

发传单的10个技巧和话术

07-14 👁️ 3265
企业建设一个网站需要多少预算?
365官网多少

企业建设一个网站需要多少预算?

07-10 👁️ 7913
UltraEdit中将指定内容替换成回车换行
365官网多少

UltraEdit中将指定内容替换成回车换行

07-02 👁️ 5182
路由器一般能用几年?使用寿命与维护建议
速贷邦怎么样?速贷邦审核放款要多久
bat365验证

速贷邦怎么样?速贷邦审核放款要多久

07-18 👁️ 6439